- 玉米蛇宠物饲养询证指南
- 说明
- 本指南建设原则
- 入手前需要什么
- 基本物种信息
- 解剖与生理
- 动物福利总论
- 蛇的行为学
- 爬行动物的认知能力
- 丰容
- 玉米蛇的自然生境
- 玉米蛇饲养的要素
- 空间需求
- 栖地布置总则
- 光照与加热
- 光照的测试
- 湿度
- 垫材
- 攀爬、遮挡与躲避
- 水
- 食物
- 共栖关系
- 蜕皮
- 特殊状态:冬眠和繁殖
- 互动与行为训练
- 运输
- 摄像头
- 伏地魔栖地
- 应急预案
- 蛇的医疗
- 信息来源
- 其他问题
- 词汇表
- 其他物种
栖地大小是动物福利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参数,但也因此受到最大的争议。动物福利在不断发展,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蛇的最小栖地大小要求也不同。
与其争论“我该遵循哪个标准”,我希望先讨论各标准中的最小栖地尺寸是为了满足哪些需求而估计出来的,这样即使我要选择更小的栖地,也至少能说“不给予我的蛇这种福利是我理性选择的结果”。
栖地够大是几乎其他一切日常福利的基础,有足够大的栖地才能实现如下目标(英国两爬协会饲养箱准则, 2022
)V :
- 【建立活动空间】文献表明蛇在舒适环境下会完全伸直身体(Rooney, 2022
)IV ,应该给蛇提供这样的机会。V 不能因为蛇平时喜欢卷曲身体就按卷曲状态设计栖地。(正如你平时喜欢坐着、躺着,但你喜欢层高1.5 m的房间吗?)
- 【提供环境梯度】蛇在不同时候需要不同的环境,消化时希望有较高温度和IRA光源,缺乏维生素D时希望有较高的UVB,蜕皮时希望有较高的湿度。一个好的栖地应该让蛇有得选,光、热、湿度、视觉屏障都应该有其梯度,各因素的梯度交织在一起才能让蛇总能选择到所希望的环境。正如不论让你全年呆在家里、还是让你全年呆在某个商场/饭馆/电影院,你都不会很满意。一个小屋不论怎么装修都不可能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必须在更大的区域里造出差异,每个区域满足一种生活情景。V
- 【提供足够丰容】蛇休息时希望有假植遮挡,玩耍时希望能攀爬、能挖土,喂食时的追逐捕食行为可以提高进食的满足感。栖地不够大或不够高这些就实现不了,不可能提供丰富的丰容环境。V
- 【减少卫生问题】蛇是讲究干净的生物,常可以观察到蛇选择原理躲避的区域排便,若排便后未处理,则排便区域的经过频率会相比其他区域明显减少 II。在很小的栖地中,常能见到蛇挤在角落里拉屎、或钻到报纸垫材下面去拉屎,体现出其自身的卫生需求未被满足,也难以让蛇在活动期间避免开自己的排泄物。
- 【大栖地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措施】在温度控制器损坏时,如果栖地过小,蛇只能被烤死;但如果栖地较大、可将加热器设计于栖地的一侧,过热时蛇可以向另一侧躲藏。V
- 【大的、有丰容的栖地可以促进蛇的生长发育】总有人问自己的蛇为什么养了一年还是一点点大。这可能与栖地大小和丰容水平有关。(Sinclair, 2021
)III 有研究表明,在有丰容的较大爬箱中养殖的黑鼠蛇、相比于小爬箱无丰容的对照组来说体重和身长都更大。【】【只看了RR的介绍,还没看原文:(Almli, 2004
)IV 】【】作者使用下图所示的两种不同布置水平的爬箱,实验组9条、对照组7条,其他饲养条件相同,试验结束后发现对照组平均增重46 ± 5 g,实验组增重67 ± 7 g;对照组身高增长175 ± 8 mm,实验组身高增长221 ± 11 mm。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作者发现丰容栖地中的蛇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更短。
【】【 这个思路有点反,一般在优质环境下,这个问题不是问题[笑哭]在恰当环境下养大的蛇通常很爱干净,不太会在离自己休息场所很近的地方排便。所以在栖地够大、环境丰富度足够高的时候,通常都可以在不惊动蛇的情况下把粪便清理掉。清理粪便不是紧急任务,如果蛇正在四处活动,遮挡了你的操作空间,那就换个时间、等蛇跑到别的地方休息时再清理(所以那种蛇都无法伸直的小栖地在这方面就很有问题)。如果蛇在水碗中拉了屎,需要及时更换,但是操作上暂时无法更换水碗(例如水域大而沉重),可以放入临时水碗、装干净的水,等适合操作时再换水。
小栖地在这个问题上的注意事项可以参考这个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i421C7TP/,有一部分是相关的。】【】
【】【从不同的需求计算出来最小空间要多大,不要直接给出标准】【】
常有人说:“蛇的洞穴就很小,所以给蛇很小的栖地更符合天性。”但野外的玉米蛇不是天天窝在洞穴里,否则 herping 的时候在草丛中甚至马路上发现的玉米蛇是在干什么?即使是洞穴中的环境也不等于抽屉+厨房纸,至少它还有挖土打洞的生性需求没有满足。同时,你提供的栖地是蛇一辈子生活场所的总和,而不只是卧室。蛇的卧室应该只对应于栖地里的躲避。
有实验明确表明玉米蛇可以受益于更大的栖地。Burman 和 Wilkinson 等人将12条蛇分别在长度等于身长2/3的小爬箱里(这“小爬箱”的尺寸已经比很多人的人渣盒大很多了)和长度超过蛇长度的大爬箱里饲养一个月。并通过行为标准衡量不同环境下玉米蛇的行为状态。(Burman, 2021
)IV
作者通过录像分析,发现更大爬箱里的蛇有显著更多的时间:
- 在活动,而不是休息 (p = 0.001)(为什么“我家蛇天天一动不动”)
- 呈相对舒展的姿态,而不是紧密蜷缩的状态 (p < 0.001),在大爬箱里的蛇不在躲避里的时候有19%的时间是完全舒展的(“Stretched”),这说明蛇舒展身体确实是它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在小爬箱里根本无法实现。
- 把两个爬箱相连时,蛇只要“醒着”(除去在躲避里的时间),蛇就选择更多的待在大爬箱里(P = 0.001)。
他们在两个不同大小的爬箱里摆放了同样的丰容设施(这其实更偏向于小爬箱,因为面积变大、设施不变会导致大爬箱过于空旷。一般人增大爬箱的时候也会摆更多东西)。我个人认为下面的差别是空旷程度的差异导致的:
- 小爬箱里的蛇有更多时间在外面(能被人看见,p = 0.008),大爬箱里的蛇有更多时间呆在躲避里(p = 0.002)。
这都说明,只要栖地布置合理,蛇主观上会选择较大的栖地,客观上满足蛇的需求也需要较大的栖地。“蛇更黑暗狭窄的环境”是谬论 IV。
有人说大的栖地会导致蛇的压力而拒食。但野生蛇有整个地球可以用,那野生蛇是不是都拒食灭绝了?导致拒食的不是“爬箱太大”而是“爬箱太空旷”。
蛇有趋触性(thigmotaxis),即类似“趋光性”的原理,蛇会追求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接触自己或墙壁,并为此。这是进化过程中促进蛇躲开捕食者的生理机制。哺乳动物、包括人也都有趋触性,例如有的人必须要盖着厚重的被子才能睡觉,或者人在应激状态下希望抱着自己的膝盖缩在墙角等等。(Sinclair, 2021 )III
空旷的栖地会使蛇无法满足趋触性,所以应当提供足够的丰容物和躲避空间。在不同的躲避空间之间应该设置足够的丰容物和视觉隔障,使得蛇可以在选择不同栖息位置时保持隐蔽。较小的栖地确实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这一点,但较小的栖地无法满足许多其他需求(将在为什么栖地要够大一节讨论),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大栖地+足够丰富化的设施。
(Sinclair, 2021 )III
如英国两爬协会对此做出的解释(英国两爬协会饲养箱准则, 2022
)V
在大型开阔空间中,一些物种会表现出压力类型的行为,例如拒食或将自己推到玻璃上,因此重要的是不仅仅要专注于提供大空间,还要考虑空间的布置。这些问题通常可以通过增加藏身和掩护的地方以及增加饲养箱内的可用区域(即增加环境的复杂性)来缓解。
实际上,有文章描述,在较大的、丰容完善的栖地里生活的蛇可以增加他们对外界压力的抗性(Young, R.J., 2003.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for Captive Animals. UFAW, UK.),在将来不会因为突然的环境因素改变导致应激 IV。
一个例外情况是如果某条蛇自幼就生活在小而秃的环境中,它在短时间内确实可能无法适应较大的、含有较多感官元素的环境。但其原因不是蛇喜欢小而秃的环境,而是蛇从小没有受到感官刺激,限制了大脑发育、难以处理复杂信息,蛇的探索欲望也因为长期习得性无助而被抑制。(Sinclair, 2023 )III 对这类个体需要逐步增加丰容程度,辅以”箱子套盒子“的栖地设计,让蛇慢慢的在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里逐渐学习与大的、复杂的环境互动的方式 III。
另一个特殊情况是有特定神经性疾病的蛇 IV,这里不做讨论。
向有的人说明先进国家的福利法规定的栖地大小是,这些人觉得太大,声称“我自己的床才 1.8 m × 1 m,结果给条小蛇还得 1.2 m × 0.6 m,显然不合理”。但是与你自己的床对应的不是栖地,是栖地里的躲避,躲避当然可以很小。蛇一生都活在你建设的栖地里,所以栖地的建设目标应该是蛇的“小社区”,而不仅是蛇的“卧室”,更不是蛇的“床”。
很多人特殊时期被封在家里俩月就憋得不行了。把你手机电脑没收,让你连床都不下,四面白墙啥都没有,每天三顿吃一样的东西,让你待个20年,感觉体验会很不错?是不是没几个月就疯了?人疯了之后会怎样?目光呆滞、无精打采、一整天除了吃饭一动不动,对外界毫无反应。这行为模式在蛇上熟悉吗?
有人使用诉诸特殊的谬论来论证用小栖地的好处:“大栖地并不总是好的,比如生病环境或有基因缺陷、神经发育不良的蛇。”
生病了当然有单独的隔离设施,这与平时用大栖地无关。
至于基因缺陷,如果是一般饲主,明知有缺陷你为什么还要买它呢?购买有基因缺陷的蛇只会助长出更多有同样问题的蛇。至于有能力救助缺陷蛇的专业人士,这些人也不需要阅读本笔记。
在正常情况下,造景缸其实比厨房纸抽屉更容易铲屎。
- 找屎 II
厨房纸抽屉满足不了蛇的挖土需求,经常看到蛇故意钻到厨房纸下面拉屎。
蛇是爱干净的,常需要离开常用躲避和水源一定距离后才会拉屎。抽屉、小盒里的蛇因为空间不够,常会故意拉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反而不容易清洗。
蛇经常会定点拉屎,在土壤垫材的造景缸中,观察几次就能发现蛇拉屎的规律。只要通过定期称体重确定好蛇已经拉屎了,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难找。
- 铲屎
造景缸的铲屎很容易,土会吸收液体使粪便干燥。铲屎时只要用小簸箕清除周围土壤就可以了。
垫材还会很大程度吸收屎的臭味(在外面拉在手上的屎就远远比栖地里铲出来的屎臭)。造景垫材和抽屉养蛇在铲屎上区别、类似于猫拉在猫砂上 vs 猫直接拉在地板上。尤其是用抽屉养蛇的人经常一柜子就十多条、几十条蛇,外人一进屋真的气味明显。
- 粪便取样
怀疑蛇有疾病时或新蛇隔离时需要对粪便取样,此时不宜使用土质垫材。应该养在隔离场所中。
(下面1-4是Bilibili上自己写的) 目前关于“小蛇不宜住大缸”主要有这几种谬论:
-
“缸大了蛇会紧张”:其实蛇紧张的从来不是“大”,而是“空旷”。野外的蛇有整个地球可以用,要是大栖地就紧张蛇不都灭绝了?只要造景缸的视觉隔障设计合理,充分放置丰容物,蛇根本不会因为空间大就紧张。
-
“大缸加热不好 / 保温不好”:大栖地有大栖地的加热方法,照搬小盒子加热垫它当然不好。大栖地可以用卤灯/碳纤维加热垫加热,其自上而下的加热远比加热垫更自然、更科学(见视频:爬行动物加热方法的常见误区)。
-
“大缸难以开食”:这是因为有的蛇在繁育者那里的居所过于简单,影响了大脑可塑性的建立。解决起来很简单,额外买个人渣盒打个洞让蛇可以自由进出,放个水盆,把蛇放在人渣盒里,然后整体放在丰容栖地中,蛇通常过一两周习惯了自己就会出来。为幼蛇提供丰容环境的高水平繁育者卖的蛇通常没有这个问题(见视频:如何养出聪明的爬行动物)。
-
“造景缸不容易铲屎”:这种话要么是同时养几十条蛇的人说的,要么是没用过土质松散垫材的人说的。是猫直接拉在地板上更容易打理?还是猫拉在猫砂上更容易打理?蛇也一样。拿纸养的一拉屎就得把所有东西都拿出来、铺好了再放回去,加上纸质垫材满足不了挖掘需求,蛇经常会钻到纸下头拉、或者怼着墙角拉,垫了等于没垫。相反,养在松散垫材上的时候一铲子铲走就完了,只要定期给蛇称重知道蛇何时排便,就根本不难找。这还没说造景缸可以放分解昆虫,几个月都不用铲一次屎。
【变更为自制检索网站上的内容】
【】【Warwick2021,栖地尺寸推荐的来源】【】
(因为玉米蛇通常不宜多条共栖,因此下面仅列出独居的数值。)
英国两爬协会准则针对豹斑蛇属的最低要求是 (英国两爬协会饲养箱准则, 2022
)V :
蛇全长的 0.9倍长 × 0.45倍深 * 0.3倍高。
玉米蛇成体体长按 150 cm 计算时,合 135 × 68 × 45 cm,体积413升 = 109加仑(美制爬箱常用加仑表示大小)
(对地栖蛇)栖地地面的对角线应该超过蛇的体长。地面为 0.9 倍体长 × 0.45 倍体长的来源是因为该形状的对角线正好是一倍体长。
地面形状可以在: a) 对角线长度 > 1倍体长,b) 最短边不少于蛇的0.3倍体长这两个前提下适当调整地面形状。
例如可以调整为1.0倍体长 × 0.3倍体长(对 150 cm 长的玉米蛇合 150 × 45 × 45 cm),或0.7倍体长 × 0.7倍体长(合 105 × 105 × 45 cm)。
栖地的高度不应小于0.3倍体长,且不应小于30 cm。这是因为小于这个数值就很难提供适宜的光照、热量和紫外线(因为这些光源通常需要一定距离才能发散到足够的面积),对于将光源装在栖地内的情况,还应额外留出灯具的高度。
[奥地利动物饲养条例]针对玉米蛇栖地大小的最低要求(奥地利动物饲养条例, 2022
)V :
https://www.ris.bka.gv.at/geltendefassung.wxe?abfrage=bundesnormen&gesetzesnummer=20003860
成员 最小地面面积 最小高度 对应体积
---------------- ---------------------- ---------- ---
成体独居 \> 0.9 m<sup>2</sup> \> 60 cm 540 L = 142 gallon
亚成体(<100 cm)独居 \> 0.5 m<sup>2</sup> \> 40 cm 200 L = 52 gallon
幼体(<50 cm)独居 \> 0.2 m<sup>2</sup> \> 30 cm 60 L = 16 gallon
购买成品爬箱时,一般符合上述要求的最小尺寸是所谓“4×2×2”的爬箱,即4 feet × 2 feet × 2 feet = 122 cm × 61 cm × 61 cm,体积450升 = 120加仑。
上面的最低空间需求指“永居”需求,其他特殊情况有:
- 短期饲养居所:对于饲养不超过三个月的环境(比如短期售卖展示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小的环境和有限的丰容。
- 隔离场所:当发现蛇有疾病时、有外伤或刚做手术时、或在新蛇隔离期间,都需要把患者隔离。隔离场所应该简洁而容易消毒,因此其尺寸可以较小、并且应当减少丰容物、选择容易消毒的垫材。
- 冬眠场所:自然界中冬眠中的蛇几乎不移动,它们常选择狭窄的洞穴冬眠,并且在空间受限时可发现多条蛇共栖一个洞穴的情况。所以人工冬眠中的蛇可以提供更小的栖地、有限的丰容、并且可以多条蛇共用一处冬眠居所。注意应该事先逐步降温、使其进入冬眠状态后再转入冬眠住所。
- 孵化盒:刚孵化的蛇可以短暂生存在孵化盒中(通常空间很小,且温、湿度与蛇的生存状况不同)。孵化完成后应尽快转移至更合适的居所。
- 幼年居所:幼年蛇可以根据相应尺寸计算较小的栖地。但不建议这么做,一是小号栖地浪费钱;二是常因“惯性”导致蛇大了还居住在过小的栖地里;三是经济能力有限的人觉得“等长大了就有钱换合格的栖地”,但到时候又无力更换。有人表示大的栖地会导致幼蛇拒食,这是错误的,参见这一章节。需注意幼年蛇的栖地设计要格外注意防逃跑问题。
德国爬行动物饲养条例:
- 生境类型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climates, in different habitats, terrestrial to semi-arboreal
- 最小栖地尺寸 1.0 × 0.5 × 1.0(以蛇全长的倍数记,长×宽×高)
- 基础温度(°C) 22 - 28, cooling at night to 18 - 20
- 昼间晒点(°C) 28 - 32
- 其他要求 small bathing area and climbing branches, sunbathing spots and hiding places; depending on the native climate, cool overwintering is recommended; crepuscular and nocturnal
- 推荐状态 德国动物饲养条例推荐入门品种
【】【】【】 成品爬箱【】【】【】
自建爬箱【】【】【】
超大透明储物盒(有很大的)【】【】【】 【】【Torrini有一个视频里有储物盒开窗的DIY爬箱闪过,但是找不到了】【】
人渣盒【】【】【】
【】【木制栖地的保温性能好于玻璃,但是玻璃的容易散热并不是坏事,有助于构建温度梯度(【FILL_REF_AUTHOR: Keepint 170+ Reptiels Properly | Francis Cosquieri】 )III 】【】
【】【木制栖地和PVC栖地的保温性好于玻璃I】【】
我个人认为饲养箱必须透明,否则难以观察行为、发现问题;蛇缺乏栖地外物体和人物活动的视觉丰容;另外饲主看都看不见还养它干什么?
不过如果你不介意不透明,大的栖地可以非常廉价的解决方案,比如菜市场养水产的“带盖牛筋箱”;路边种花的“三联种植箱”+自己钉顶盖;都可以在百元出头建好120 * 60 * 60 cm的箱子。
乌拉圭vs袋鼠:图可能有点糊,叫terra- plus,看测评说可能板子有点软,但因此质量也轻,而且同材料自己汆会比人家卖的贵1/3-1/2
除了上述特殊用途之外,不应该用蛇柜(rack system),因为蛇柜几乎不可能满足合格的空间要求,严重影响蛇的正常活动。(英国两爬协会饲养箱准则, 2022
)V
有人对球蟒醉了严谨的对照试验,说明布置简单的蛇柜就是不能满足蛇类需求。(Hollandt, 2021
)IV 具体见之前章节的讨论 。
(但如果非要养在蛇柜中,尽可能丰容仍然可以相对促进蛇的正常行为)
很好的讲座,已转录,未整理:【】【(Sinclair, 2023 )III 未处理】【】
网上有论调说蛇柜是设计来模仿蛇的穴居行为的,这是错误的,蛇柜本来就不是为蛇而设计的。Freedom Breeder公司曾经发布过一个讲历史的视频,蛇柜原来是给养老鼠设计的,有托盘有水嘴。之后它们把这个设计交给了Tracy Barker,才逐渐变成了蛇的设施。人们用蛇柜就是为了优化养蛇的空间和效率,不是什么福利设施。如果你必须要用蛇柜,也应该承认这是一种为了经济和空间条件而做的妥协,不应觉得这就是“为了蛇好”、“蛇很乐于住蛇柜”。(Sinclair, 2023 )III
【】【已转录,未整理:(Sinclair, 2022 )III 未处理】【】
【】【已转录,未整理:(Sinclair, 2022 )III
【】【美国农业部栖地法规(但是只有哺乳动物和鸟):https://www.law.cornell.edu/cfr/text/9/part-3】【】
在开始讨论栖地的搭建之前,先说一下常见的栖地安全问题。这些问题收集自各种悲剧案例。
【】【下图未处理】【】
检查假植的铁丝:
在任何情况下,栖地里有任何暴露的胶尚有粘性时,不能把蛇放入栖地 IV。**
很多胶带、双面胶、海绵胶对蛇鳞有极强的粘性,反而是对其他表面的粘性较弱。蛇喜欢拱各种角落、缝隙,因而很容易把胶带翘起后粘到身上。被粘住后蛇会奋力挣扎,导致胶带越缠越紧,最后团成一团无法解开的胶带和蛇混在一起的球。这对蛇产生很大体力和精神压力,且如果不正确取下,几乎一定会造成皮肤损伤 IV。
许多人用双面海绵胶粘背板,这极其容易出问题。因为双面海绵胶有弹性,蛇会顶背板翘出缝来,然后钻到缝中,正好被胶粘住。又因为在背板后面。常常发现的很晚,粘的久了掉鳞、应激一大堆问题。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14y1U7LS
固定器材时可以选用螺丝、尼龙扎带或【铁丝拧?】来固定
【花园铁丝拧】
用胶种类:
热熔胶:方便、但强度有限,可以粘贴较轻的物体,如用于固定温度计探头或填上缝隙,禁止在没有其他承力元件时粘接需要受力的结构件(包括蛇可能会反复顶的顶盖) II。热熔胶一是对粘接温度有要求,枪不好时没法保证粘接质量,可能你每扣一下按钮、前半段是粘的牢、后半段不牢 II;热熔胶时间长了受光、水、氧的影响会分解 IV,刚沾上想掰都弄不下来,但可能一年后粘接力减弱,不知道那天就被蛇顶开了。并且减弱脱胶前常是一起脱胶、没有明显征兆,无法检查。II
硅氧树脂(silicone):对所需强度更高的使用场景,如粘接箱体。注意硅氧树脂会释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所以必须在其完全凝固、充分通风之后才能将蛇放进去 。III
泡沫胶:充分干燥充分通风后使用,可以用于粘接背板、可用于造型造景。表面一般要美化一下,比如喷漆、喷砂,否则太丑。另一缺点是粘错了就很难弄下来搞干净了。
【蛇被胶带粘住的处理方式】
【】【机械固定的冗余,包括框架结构、重物、温控探头的固定】【】
Bilibili铝型材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h411N7a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 丰容物的固定方法
带孔螺丝
不锈钢纱窗+铁丝
D型扣
尼龙扎带
吸盘(终究会漏气,只能用于吸“掉了也没事”的东西)
船型螺母
3d打印
适当松一些的固定攀爬物,可以增加攀爬难度(Reptile And Research 视频)
前面开盖的箱子可能比上面开盖的好,让动物有机会平视或者俯视你。因为自然界的天敌大多是从上方发起攻击的,你也从上方开盖看低处的蛇,蛇就会以看到捕食者的态度来对待你。(冬青-Cyan, 2021 )III 同时前面开盖的躲避设计在防逃跑、丰容物摆放、日常清洁等方面都更方便。
防止卡住(尤其是悬吊的用不上力的环状结构)看似卡住时先尝试固定它卡在里面的东西(如果是未完全固定的),可能可以自己爬出去,也可尝试用食用油润滑,买来的东西有和蛇的身体差不多大小的孔时,必须考虑卡住之后如何破坏相应结构。
下面是一个被骷髅躲避的鼻孔卡住的王蛇(Bilibili-嬷阴身大爆发, 2023 )I :
下面是喜欢钻圆圈的玉米蛇(注意左下角的尼龙扎带圈,此次没有卡住,但如果圈再小一些,就有卡住的可能):
下面是因为顶网孔太大,王蛇钻顶网被卡住导致面部鳞片受损,顶网再大一点就越狱(链接):
这是上面这条蛇蜕皮后的状态(但后来基本恢复了):
【】【烟感】【】
【】【功率和导线线径】【】
【】【】【】 不要将>20 V的电压或>36 W的电源(如12 V 3 A的电源)引入栖地内部。要做到水或动物即使直接接触电源也不会受伤。
不要相信商家说的防水、防炸等;即使新的产品能防水,用一段时间不注意检查可能就不防水了。
下图为使用一段时间后露出220 V电压电线的加热垫。如果此加热垫被放在栖地内,水会延电源线孔接触内部触点,导致触电甚至火灾:
注意预防加热器温控故障,见这一节的讨论。
很多对人类无毒、低度的化学物质对蛇有毒。
【】【拜尔杀虫剂】【】
【】【电蚊香】【】
【】【酒精和其他消毒剂】【】
【】【胶中溶剂】【】
必须重视蛇的逃跑问题。因为 IV:
- 一旦逃跑,很难找回:蛇逃跑后经常非常非常难找。逃跑后经常躲在你根本想不到的黑暗的犄角旮旯里,最后发现的时候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那儿还有个缝,一个小屋就能让你搬了家都找不到,常需要等它自己出来(蛇逃跑后怎么办)才能找到(有时要好几个月之后才能发现)。
- 一旦逃跑,容易致病:蛇跑出去很容易得病(进而可能要花不少钱来治),包括而不限于过热、过冷、饥饿、脱水、肾病、吃野生生物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各种寄生生物导致的皮肤病、钻到犄角旮旯导致的呼吸道细菌/真菌感染、吃药死的死老鼠导致的中毒等等。
- 一旦逃跑,影响他人:会吓到别人。宠物玉米蛇、加州王蛇跑到小区里吓人屡次导致报警、上新闻,每几个星期就发生一次。这不但不利于爬宠合法化。
- 一旦逃跑,很可能死:家里有猫狗或扫地机器人的,你的蛇跑出来会很快散成各种零件;许多怕蛇的人发现蛇会直接打死;没有这些情况也很可能冻死、热死、渴死、饿死、被家里其他地方的杀虫剂或吃了鼠药的老鼠毒死、感染疾病病死。
应该以“跑出去就会死”的程度来重视防逃跑问题。
应该以“跑出去就会死”的程度来重视防逃跑问题。
应该以“跑出去就会死”的程度来重视防逃跑问题。
总有人说“很难避免蛇逃跑”,这是无稽之谈。其实忘了关门、没盖好盖子占了网上蛇逃逸原因的至少90%。
应该采取额外措施使得你忘不了关门,永远不要相信你自己的记忆力,永远不要相信“就这一会儿不关门,它跑不出来”。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正弄着栖地的时候被其他事情打断(比如来个快递、或老板给你打个电话)就忘了。
可以搞一个微动传感的闪灯/蜂鸣电路【】【Link】【】;或者养成习惯在栖地没锁的时候把自己手机挂在锁上等等 II。
所有通风孔、走线孔、门缝等通道尺寸必须显著小于蛇的头部大小。蛇的形变能力很强,即使看起来身子很粗,基本上只要头能过去,身体使使劲就能挤出去。而且蛇是escape artist,有孔有缝必钻 IV。注意通风孔、排风扇、走线孔是否有足够密的防护罩。幼蛇要格外注意,几毫米的缝隙就可以逃跑。
下方的视频中孔洞只要再大一点点蛇就能跑出去:
下方照片中的玉米蛇从小于身体直径的缝中逃走:
孵化箱破碎的角落越狱。(Snake Discovery, 2023 )I :
合页缝隙越狱(链接):
这个视频中,Bilibili的up主边无年在春节假期时把王锦蛇临时带回老家,竟然决定直接把蛇放在普通抽屉里(不是蛇柜抽屉,是正常储物用的、后挡板比前面板低的抽屉,不大能理解是怎么想的)。其认为王锦蛇够大,爬不出去。结果逃逸。
很多人栖地框架的材料太薄(尤其是门、盖子),蛇的力气很大,可能能顶开缝隙爬走。亚克力板做的门得足够厚(有足够刚性)或者有较厚的框;顶盖式栖地的顶盖必须用足够多的夹子夹住(用手掰不出缝才行)或者在上面压上重物(不推荐,因为很容易忘)。II
例如螺丝自己松了、玻璃碎了、铁网腐蚀了。也包括诸如跨度太大的亚克力板夏天安装、冬天尺寸缩小,从槽中掉出。II
家有猫狗、小孩的饲主要格外注意防止故意破坏。家有猫狗、儿童者的栖地设计必须考虑故意破坏的因素,要比无上述因素的家庭使用更可靠(robust)的栖地。例如下图中的猫把固定不紧的纱窗踩坏,导致绿瘦蛇逃逸后在扫地机器人里被挤成了碎肉块。
不要用密封条利用摩擦力固定的纱窗,建议选用带硬质不锈钢框的硬质窗网,框和网之间用点焊机焊接。
II
总有人说养蛇逃跑不可避免。我在此收集所有我在网上看到的玉米蛇跑事件,不加筛选,每看到一个就把原因和结局收集在下面。统计结果说明根本没有多少“离奇”的越狱原因,大都很容易预见和提前避免:
原因类型 | 具体原因 | 结局和间隔时间 | 找到的位置 | 链接 |
---|---|---|---|---|
栖地缝隙 | 孵化箱缝隙 | 当日找到 | 孵化箱型材管中 | (链接) |
栖地缝隙 | 合页缝隙(疑似) | 一个月后没有更新 | X | (链接) |
栖地缝隙 | 门缝 | 次日找到 | 洗碗机门上 | (链接) |
栖地缝隙 | 门缝 | 当场抓获 | X | (链接) |
栖地缝隙 | 用普通储物柜抽屉养蛇 | 第二天找到 | 抽屉后板缝隙 | (链接) |
顶出缝隙 | 顶盖不够重 | 两周后未找到 | X | (链接) |
外部破坏 | 普通纱网做顶网,被猫破坏 | 蛇被扫地机搅烂死亡 | X | (朋友圈) |
忘了关门 | 换水不关门 | 几分钟内看到 | 爬箱周围 | (链接) |
栖地不锁 | 平开门栖地不装锁 | 较快找到 | 箱下的爬柜抽屉 | (链接) |
栖地缝隙 | 收纳箱忘卡卡扣 | 进入爬柜吃掉两条蛇 | 爬柜抽屉 | (链接) |
顶出缝隙 | 蛇冲击顶开抽屉 | 次日找到 | 卫生间门的缝隙 | (链接) |
忘了关门 | 顶盖未锁,顶出缝隙 | 次日找到 | 栖地旁的杂物纸箱 | (链接) |
栖地缝隙 | 盖子太软未放重物 | 当天找到 | 仓库门框上方 | (链接) |
(链接) | ||||
(链接) | ||||
(链接) | ||||
(链接) | ||||
(链接) |
一些找到地点的案例:
孵化箱型材管(Snake Discovery, 2023 )I :
洗碗机缝隙(链接):
浴室门缝(链接):
仓库门框上方(Snake Discovery, 2024 )I :
鼓励在蛇的栖地周边和上方放一些轻质杂物,比如一般的养蛇用品、或小手办摆件等等,这样既方便使用,又使得蛇逃跑时碰倒有一定概率能被听见。
【】【开灯警示系统】【】
注意让栖地没有较大的缝还有一个目的是防止外面的东西爬进去。在屋内的“其他动物”(如蟑螂、壁虎、甚至老鼠)多的时候,这些野生动物可能钻入蛇的栖地中。在野生爬行动物通过缝隙进入栖地后(如壁虎)可能被蛇食用(注意玉米蛇的食谱中有爬行动物),而野生爬行动物几乎100%带病,接触或者被吃很可能导致寄生虫、细菌感染或肠道疾病等问题。